发动机零件腐蚀后表面麻坑缺陷的分析
大多数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, 但在海水和其他氯化物溶液中则能发生点蚀, 点蚀是不锈钢腐蚀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, 它能使设备穿孔泄漏, 使实际生产存在很大的隐患。点腐蚀的发生、发展可分为蚀孔的成核(诱导期)和蚀孔的生长(生长期)两个阶段 。很多学者对不锈钢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 , 但对一些特定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腐蚀行为研究不够。
发动机1Cr18Ni9Ti不锈钢零件在钎焊后进行除焊药-腐蚀工序后, 板片(基体材料非钎焊部位)局部表面粗糙。经调查发现该零件在腐蚀工序后均有此类缺陷产生。本文通过对缺陷的宏观形貌的观察以及缺陷再现试验、金相组织检查和能谱分析, 确定了缺陷产生的原因, 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。
工艺过程分析
零件生产从投料开始至钎焊前工序无异常, 未发现麻坑缺陷。
钎焊时, 考虑到在过去的生产过程中实施钎焊后续工序腐蚀时, 常发生钎焊缝过腐蚀, 造成焊缝未填满的情况,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 多加焊料进行施焊, 加之其所施焊的夹具仅为一块耐火砖, 造成施焊时多余的融化钎料流淌在施焊面金属基体表面并铺展开来;而在施焊处反面, 由于零件直接放置于耐火砖上, 因此, 零件底面与耐火砖表面共同形成毛细管作用, 此外, 耐火砖表面对熔化的钎料向下流淌的阻碍作用, 使得施焊时, 熔化的多余钎料沿零件施焊处反面铺展延伸。
施焊后, 零件的除焊药工序和腐蚀工序操作未见异常。该零件的此类缺陷在生产现场是一直存在的, 应是制造工艺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工艺缺陷, 且缺陷的形成与多余钎料在基体金属表面铺展程度有关, 其铺展面积越大, 零件基体在进行腐蚀工序后形成麻坑缺陷的面积越大。